修行是自己的事
比如说:你是个非常非常爱干净的人,你也有许多时间来打扫家里的卫生。你的家每天都要打扫一遍,你的家里一尘不染以确保你感觉良好。你开门走进电梯的时候,却发现电梯里被宠物狗的排泄物弄得乌七八糟,你因此而怒火中烧。你去找物业,并在业主群里理论。但如果你明白修行是自己的事情,爱干净也是自己的事,物业或者养宠物的主人也许只是一时忽乎,你心平气和好好沟通,提出解决的建议。那么这件事本身并不具备激怒你的因素。
再举个例子,你非常喜欢追剧,但你的同屋却经常剧透,让你失去追剧的意义,甚至告诉你追剧是浪费时间,这足以令你感到不快或激怒你。我们来分析一下,你认为他的行为或者他说的那句追剧浪费时间的话激怒了你。事实上,这个行为,这句话很可能只是对你才有这种作用。如果他是说给同样喜欢追剧而且喜欢提前知道剧终结果的人听,这个人不会被激怒,相反他们会因为剧情交谈甚欢。
或者讲给一个根本不喜欢追剧,也认为追剧浪费时间的人听,那个人一定不会被激怒,相反的他还可能会很开心,他们认为遇到了知己。所以,并非是那个行为,那句话激怒了你,只是你内心的执着激怒了你。
如果你希望不被激怒,有两个选择,让所有的人都认可你的行为。不过这很不容易实现,你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来让每个人相信你说的做的是对的。你必须把每一个人都摆平,一个都不放过。即使只剩下一个,他都可能发出不和谐的声音,让你再度被激怒。想一下,这种可能性有多大,你有可能完成吗?另一种方法是放弃你的执着,心不随外境所迁,这样无论其他人做什么,说什么你都无所谓。你知道,没有任何外境具有激怒你的企图或作用。
我们认为让我们痛苦的罪魁祸首是别人,而不是我们自己。我们都不想要痛苦,所以,我们试着说服别人按我们希望的方式行事,不要说那些我们不爱听的话,对我们尊重以及照我们的想法去做事。但总是有突如其来的痛苦等着我们。似乎就对此毫无防范。如果仔细审视痛苦,你会发现搞错了对象,你冤枉了好人。并不是其他人做了什么让你痛苦,是你自己让你痛苦。你有各种执着和习惯,当他们遭遇反弹的时候,你就会感受痛苦。而消除痛苦的方法是你按照法音《什么叫我执》的开示,放下你的执着。如果你不明白你的敌人是你自己,你会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埋怨他人或改造他人,这样你就永远没有走在修行的路上。
文章末尾固定信息

评论